实践教学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调研荆州非遗传承现状

发布者:  时间:2025-03-24 18:44:03  浏览:

近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楚风起兮,荆城未央”社会实践工作坊的5名学生,围绕荆州非遗代表性项目——漆器、大漆木俑、楚式彩陶及烙画,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技艺观摩与讲解员讲解,探寻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

在荆州传统漆器工坊,讲解员向学生系统介绍了漆器“三磨九涂”工艺,重点讲解了大漆髹涂与螺钿镶嵌的技法,并现场展示了胎体打磨、漆层叠加等核心工序。团队还参观了大漆木俑制作基地,通过讲解员解说,深入了解了木胎雕刻、生漆裱布等流程,以及木俑服饰纹样中蕴含的楚文化图腾元素。

在楚式彩陶传承工坊,讲解员带领团队观摩了陶土选料、拉坯塑形及矿物彩绘的全流程,并详细介绍了“矿物颜料配方濒临失传”的保护难题。团队成员通过展板资料和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了彩陶纹样与楚地历史文化的关联。

荆州烙画工作室的参观中,讲解员演示了电烙笔在竹板上勾画“楚凤”纹样的技巧,并讲解了传统烙画技艺的独特价值。团队成员在指导下尝试基础烙绘,同时了解到现代替代材料对传统工艺收藏价值的冲击现状。

调研中,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提出多项建议:为楚式彩陶设计简约茶器系列,推动实用化转型;利用短视频记录烙画创作过程,扩大传播声量;开发大漆木俑文创盲盒,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团队还计划整理工艺资料,制作非遗科普手册。

此次调研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回应传承之问,为荆州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视角。传承人坦言:“现代替代材料冲击下,传统烙画的收藏价值亟需被重新认知。”调研中,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提出多项建议:为楚式彩陶设计简约茶器系列,推动实用化转型;利用短视频记录烙画创作过程,扩大传播声量;开发大漆木俑文创盲盒,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团队还计划整理工艺资料,制作非遗科普手册。

此次调研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回应传承之问,为荆州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