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
组长:罗勋章
成员:关莉红、姚昌炳、王金琼、潘艳、张雨燕、殷满堂、沈光明、朱文霞
秘书:张曦、董轩、陈晨、邵宇、宋丹丹、彭军军、杨漫、黎雪、习雯
二、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工作安排
 
  
   | 序号 | 时间 | 事项 | 
  
   | 1 | 5月9日至5月15日 | 指导老师填写“指导老师意见”,教师互换填写“评阅老师意见”。 | 
  
   | 2 | 5月20日下午2:30 | 答辩秘书培训会。 | 
  
   | 3 | 5月20日 | 答辩资格审查,并公布答辩资格审核通过学生名单及答辩分组。 | 
  
   | 4 | 5月23日(周日)、27日(周四) | 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 
  
   | 5 | 6月3日(周四)下午 | 争议答辩、争优答辩。 | 
  
   | 6 | 6月4日前 | 毕业论文装订成册上交,评选优秀毕业论文。 | 
  
   | 7 | 6月7日前 |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汇总、录入教务系统工作。 | 
  
   | 8 | 6月10日前 |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上报教务。 | 
  
   | 9 | 6月30日前 | 整理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制作毕业论文(设计)档案,并做好归档工作。 | 
 
三、交换评阅与答辩组安排
(一)交换评阅老师名单
1.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吴桂美(10)关莉红(10);韩玺吾(8)刘砚群(8);韩玺吾(7)姚昌炳(7);何世龙(8)刘静(8);李成军(8)刘佳(8);闫小杰(9)严运桂(10);龙厚雄(8)李芝(8);罗勋章(12)沈光明(12);王金琼(10)殷满堂(10);吴勇(8)周家洪(10);朱文霞(9)李迪江(10);杨家海(10)姚昌炳(10);周霜(8)章芳(8);朱道卫(4)杨章池(4);乔炎(5)王麟(5);李璐(5)李泽文(5);杨玉丽(6)柳红霞(5);卢红艳(6)谢葵(6);吴勇(8)周家洪(10)孙瑶瑶(1)(三人互评)。
2.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专业
潘艳(7)徐霄(7);王磊(7)张雨燕(9);张莹(6)徐梦迪(5);
 - 答辩组安排 
5月23日
 
  
   | 专业 | 分组 | 答辩小组组长 | 成员 | 答辩秘书 | 时间 | 地点 | 
  
   | 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 | 一组 | 潘艳 | 王磊、张莹、陈红莲、纪希 | 董轩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101 | 
  
   | 二组 | 张雨燕 | 徐霄、徐梦迪、樊露露、王薇薇 | 黎雪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114 |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三组 | 沈光明 | 李芝、吴勇、孙瑶瑶、柳红霞 | 杨漫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1 | 
  
   | 四组 | 殷满堂 | 杨章池、乔炎、李璐、李迪江 | 邵宇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4 | 
  
   | 五组 | 罗勋章 | 章芳、王麟、李泽文、杨玉丽 | 陈晨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5 | 
  
   | 六组 | 王金琼 | 吴桂美、杨家海、龙厚雄、王锡明 | 习雯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6 | 
  
   | 七组 | 姚昌炳 | 周家洪、刘佳、闫小杰、赵新凭 | 宋丹丹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7 | 
  
   | 八组 | 关莉红 | 韩玺吾、刘静、谢葵、李成军 | 彭军军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08 | 
  
   | 九组 | 朱文霞 | 刘砚群、朱道卫、卢红艳、周霜 | 张曦 | 5月23日上午8:00开始 | 1-214 | 
 
5月27日
 
  
   | 
 | 十组 | 关莉红 | 李璐、潘艳、杨玉丽、卢红艳 | 彭军军 | 5月27日下午2:00开始 | 1-101 | 
  
   | 十一组 | 朱文霞 | 罗勋章、刘静、乔炎、赵新凭 | 陈晨 | 5月27日下午2:00开始 | 1-114 | 
  
   | 十二组 | 沈光明 | 李成军、闫小杰、刘佳、孙瑶瑶 | 黄薪伊 | 5月27日下午2:00开始 | 1-201 | 
 
四、答辩资格审查
1.各教研室及指导老师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审查,强化材料内容的统一性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性。督促学生做好重复率检测和毕业论文(设计)修改、定稿工作。
2.各教研室要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按照规定,质量审查和形式审查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无指导教师评语和评阅教师评语的不能参加答辩;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评阅分数低于60分者,不能参加答辩;未通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检测和盲审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
4.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记录,经整理后,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议记录。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20%)、答辩小组评分(40%)加权计算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并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提交答辩委员会审核,由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6.对于答辩不合格或有争议的学生,组织二次答辩或争议答辩(另行通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在6月7日前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五、答辩程序及要求:
为确保整个答辩过程的质量,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原则上不得低于15分钟。按学生陈述、教师提问、学生应答、教师对其论文(设计)和答辩情况进行评述或点评和评分这一程序来进行。教师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进行提问,提问不少于3个问题,学生逐一回答。
注:各答辩组可5人左右(答辩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循环组人数)为一个循环,先5人左右按序进行汇报、提问,给学生预留思考组织回答的时间,然后5人再分别按序进行回答,5人循环完后进行下一轮循环。
(一)毕业论文类答辩
1.答辩学生自我介绍及陈述论文或设计主要内容;
2.答辩老师提出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学生作答(5-10分钟);
3.答辩学生在答辩时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内容简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二)毕业设计类答辩
1.答辩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个人或团队共同创作的毕业设计作品,广电、编导、毕业设计以PPT形式陈述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每人限5分钟);
2.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完整展示,其中广电、编导专业播放视频作品和花絮(答辩时介绍毕业设计作品创编情况)。
3.答辩老师提出与毕业设计有关的问题,每位学生分别作答,答辩老师提不少于3个问题(5-10分钟);
4.答辩学生在答辩时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内容简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人文与传媒学院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