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专业建设 > 正文

专业建设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探究

时间:2014-06-22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探究

一、英语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必要性

1、大学生就业所需

外语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2012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英语专业被列入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通过对中国各大招聘网站收集关于英语专业人才的招聘信息得知:对“经院式”培养的英语人才(如:翻译)社会需求少,而对于不仅有良好专业技能,同时还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英语人才(如:跨境电子商务)需求量很大。

2、独立学院职能所需

独立学院,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构,其职能是从事教学,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有效地特色办学机制,培养出具备系统理论知识,受过相关专业技能和专业培训,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

《大纲》规定:“要培养据有关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人才。”独立学院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时,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外国语系发现:过去传统单一的纯语言文学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不符合独立学院职能------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故必须通过改革,以《大纲》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一条适合外国语系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人才分流培养改革探究

在建立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外国语系结合自身的特点,在系主任的牵头之下,多次召开教研会,以《大纲》为依托和我院的办学思想为指导,结合老师们的讨论,确定了:英语专业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思路。具体改革探究如下:

1、培养目标分流探究

经过研究,外国语系将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方向和高、低年级来进行分流。

1)、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分流探究

首先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入,我国对英语以外的非通用即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外国语系建立了英语专业(英日双外语方向)和英语专业(英韩双外语方向)。后来结合当前社会所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旨在把学生培养称为符合我院办学宗旨,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表:

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旅游管理,教育)方向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英美文化知识,熟悉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够运用英语在教育、研究、外事、文化、新闻出版、贸易、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编译、管理、外贸、导游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英语(英日双外语)方向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英日双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运用英日双外语在在贸易、旅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从事外贸、翻译、管理、导游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双外语人才。

英语(英韩双外语)方向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英韩双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运用英韩双外语在在贸易、旅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从事外贸、翻译、管理、导游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双外语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了解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外贸、翻译、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通过此分流,明确了我系不同专业、以及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为我系在人才培养模式分流和课程设置分流指明了方向,另外学生也对自己将来可以从事哪些职业有了清楚的认识。

2)、高、低年级培养目标分流探究

①低年级阶段(大一、大二)培养目标: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独立学院学生在进校时,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往往表现地不自信:不敢说也不会说。在低年级阶段,英语人才培养首先必须以给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目标,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他们高年级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②高年级(大三、大四)阶段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为了让学生日后就业时能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我系认为: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于是高年级人才培养目标应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分流培养,同时突出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以便满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

2、培养模式分流探究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的分流,外国语系在制定培养模式时,从我院的办学理念出发,考虑社会需求,同时还兼顾我院英语专业新生的学习情况,从以前单一的英语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分流为传统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模式。

1)、传统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层分流

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扎实。同时在高年级阶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突出社会需求。

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学生偏科等因素的影响,外国语系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达到低年级培养目标,外国语系在低年级采用分层教学培养模式来实施。通过实施分级教学,来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与自身能力发展相适应。在高年级阶段,我系根据学院办学宗旨,自身定位和市场所需,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将培养模式分流为:“英语+技能”,使得学生能通过学习,找准自己的定位。

通过传统模式培养,学生低年级通过分级使得自己专业技能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高年级阶段通过分流,他们不仅可以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创新培养模式:“浸入式校企协同、3+1/5+3”,“两融合三贯通”

其次,为了凸显我院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学院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考查,以及院系领导多次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浸入式校企协同、3+1/5+3”,“两融合三贯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方案一:第1至第3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第4学年,学生在外贸企业结合岗位学习职业技能,完成专业实习、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方案二:第1至第5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6学期,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班”,由企业带真实项目教授专业技能课;第7、8学期,学生在外贸企业结合岗位学习职业技能,完成专业实习、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方案三:探索“两融合三贯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16+1的模式,融合英语与专业方向或小语种、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通过贯通教学、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无论哪种方案,都很好地体现教学— 实训— 实习— 就业的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问题,也保证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课程设置分流探究

为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分流能够顺利得以实施,我系在重基础,重应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下,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了分流建立了专业技能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和人文素养课程群。

1)、专业技能课程群

首先,我语系建立起了专业技能课程群,旨在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包括有:《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语音》等。同时为了突出外国语系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上大一强化学生语音,大二强化学生听力,大三强化翻译。

2)、职业技能课程群

为了顺利开展“浸入式校企合作、3+1、5+3”,“两融合三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系建立了职业技能课程群。以校企合作班中涉及到的职业技能课程为例,具体如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1

外贸理论与实操

外贸流程、询盘、客户跟踪、单证训练等

2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操

网络推广、商务网站建设、营销图片处理、营销工具使用等

3

网络营销职业素养

心态转变、理念建立、团队精神与培养、商务礼仪等

3)、人文素养课程群

除了上述两个课程群之外,我系还建立了人文素养课程群。开设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 , 《英语国家概况》 ,《交际礼仪》等。因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开设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以考试为目的,毕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们应该通过英语这门语言,更好地了解和接触西方文化,以此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修养,丰富人文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

通过对这些课程群的设置,使得前面提到的分流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实施有了保障,也很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因行施教”,使得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时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流探究

为了上好所开设的这些分流课程,光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我系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基础,面向市场需求,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流,具体如下:

1)、基础语言学习: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发

2)、专业分流课程:案例教学法;

3)、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浸入式”教学模式

其中①和②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很好地服务于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知识,使得老师在讲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课程时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课堂当中的知识;③是创新地教学方法,很好地落实了校企合作班中所授课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最专业的职业实操。

5、实践教学分流

实践教学,分为实习和实训,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我系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和理论课程两者往往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它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我系制定的具体实习、实训如下表:

年级

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类别

一年级

语音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

二年级

测试实践、听说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

三年级

礼仪实训、翻译实训

人文素养实训

教育/商务/旅游酒店实训

职业技能实训

四年级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

在低年级阶段,通过为期一周的语音实训,学生对语音语调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后续自我语音提升提供方向。通过听说实训,培养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掌握交际活动所需的基本功能和意念的表达方法。学生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必须将其用起来,才能真正掌握。

高年级阶段,我系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还开展了翻译实训,外贸实训,礼仪实训、翻译实训、教育/商务/旅游酒店实训等人文素养实训和职业实训,还有毕业实习。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必须的职业素养。

6、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流探究

我系认为不仅要在第一课堂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系统学习和培养专业、职业技能,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也应该从其分流出来,围绕学生英语职业、专业技能展开来。其中第二课堂活动分为三类:

①兴趣类,活动如:自主学习、英语角,楚风英语协会等。

②文化节类 活动如:文理学院五月科技文化节等。

③校外学科类竞赛类 活动如: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第五届IDEA-WUT华中地区大学生中英文辩论赛等。

通过组织学生们参加这些学科类竞赛,一方面有利于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们不再将英语学习作为一门考试工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们课外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补充课堂上所没有学习到的知识。

三、人才培养分流保障措施探究

1、软件设施保障

1)、学院政策保障

学院提出:“以人为本、学生至上”为办学理念,以“创特色,创品牌,求质量,求发展”为发展战略,以‘4+X’(4代表毕业证、学位证、计算机证和英语等级证,X代表某种或几种职业资格证)为人才培养模式。我系专业建设思路与学院办学宗旨紧密联系,使其在政策上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实施上得以畅通。

2)、学院领导重视

学院领导一向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专业技能和职能的培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来办学,因此对于英语专业也十分重视。于是我系能成功申请《基础英语》、《英语视听》为院级优质课程;《商务英语实务》为院级精品课程。这无疑加快了英语专业的建设。

3)、教师团队建设

英语专业现有教师28名。自有教师14名;其中双师型教师7名。老师们在系主任带头下,组建教学团队,确立团队带头人,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形成合力,使得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得以开展。如下表:

团队

带头人

团队成员

翻译团队

田传茂

许晓艳、韩翠萍

基础英语团队

鲁志荣

罗丹、朱娟娟、郭玉莲

商务英语团队

杨万鹏

孙婉婷、张明、曹梦月

视听团队

韩翠萍

马晓睛、雷敏、叶爽

教科研团队

杨先明

许晓艳、韩翠萍、杨杨、雷敏等

竞赛辅导团队

许晓艳

崔罗强、韩翠萍、郭玉莲、雷敏、罗丹

上一条:大英教改纪实

下一条:大英教改纪实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33号 邮编:434020

电话:0716-8068629(院办) 0716-8068678(招办)

Copyright ©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05003301号

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