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18日,朱德总司令专程从八路军总部赶到山西榆社县郝北村,向一位烈士的遗体告别。烈士的灵柩缓缓放入墓穴后,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和第386旅旅长陈赓与干部战士代表依次铲起一锹锹黄土,垒起了一座新坟。这位烈士,就是叶成焕。
叶成焕,1914年生于河南新县郭家河乡吴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历任连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等职。在创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长征中,他指挥果断,身先士卒,率部屡挑重担,战功卓著,深受部下的爱戴和上级的称赞,逐渐成长为一名军政双全的优秀指挥员。1936年9月12日,时任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的叶成焕与另外两名师首长一起,在甘肃通渭县给驻守界石铺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国革命前途的美好憧憬。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协议,把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成焕任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团长。9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山西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率领第772团东渡黄河,向太行山地区挺进。10月26日和28日,在刘伯承的亲自指挥下,叶成焕率部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重叠设伏,仅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400余人的重大胜利,给进犯太原的日军以沉重打击。11月2日,率部参加黄崖底战斗,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日军第109师团300余人,击毙骡马300余匹。1938年二三月间,率部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3次著名战斗,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日军,为创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4月初,日军调集3万余人分9路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遭八路军顽强抗击。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3000余人,北犯榆社扑空,兵疲意沮,只得折回武乡,当日黄昏又放弃武乡,连夜沿浊漳河东撤。刘伯承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发起追击,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叶成焕率第772团等部为左纵队,沿浊漳河北岸山地实施追击。16日晨,与兄弟部队一起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将东撤的日军大部截住,迅即发起攻击,将日军截为数段,压缩到狭窄的河谷里。至17时,第129师部队已将被围困于河谷里的日军基本歼灭。这时,有千余敌人从辽县来援。鉴于全部歼灭该敌已无把握,刘伯承决定以一部兵力迷惑牵制敌人,主力立即撤出战斗。叶成焕接到命令后,一面指挥部队打扫战场,装运战利品,迅速撤离;一面跑上一个高坡,观察敌人增援部队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机会消灭一部分援敌,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突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部,于18日凌晨壮烈牺牲,年仅24岁。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对叶成焕给予了高度评价:我772团团长叶成焕身先士卒,不幸牺牲。“他是鄂豫皖时期参加红军的,作战勇敢、沉着,善于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叶成焕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