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秀丽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春天播下的种子,经过季节的孕育,已经慢慢长大。
学风建设恰如这立夏时节的植物,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2015年底,学院出台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教风带学风、考风正学风、管理促学风、活动倡学风,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自意见出台以来,全院师生围绕学风建设目标,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积极营造优良的学风。
出真招:兴趣作师
“Please, sir. I want some more.”
“What?”
…………
星期一晚上7点,2教404正在播放电影《雾都孤儿》,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屏幕,教室里除了电影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显得格外“安静”。
英韩5161班的阮莉茹和她同学们正在上晚自习,当天晚自习学习内容安排的是看电影《雾都孤儿》。
“我们正在上《英语试听》的课,刚好学到英国文学,《雾都孤儿》精美的影片画面、演员精湛的演技、经典的对白,很容易将我带入19世纪的英国,对那个时代的背景、英语口音发音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和阮莉茹有同样感受和收获的同学很多,这得益于外国语系推行的自主学习平台。为了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该系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大一年级学生按班级、分时段在2教404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可以选择训练外语听力、阅读外语资料、观看外语电影等。
“同学们都很期盼每个星期日晚在2教404学习时刻,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电脑,在这里可以每人分到一台电脑,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辅导资料进行补充学习。”英师5163班的陈梦莹说。
“跟大一学生不一样,二年级学生早晚自习学习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主要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内容,专业课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计划。”鲁婷是该系大二年级的辅导员,她带的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同学们都热衷于上早晚自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婷认为,同学们乐意上早晚自习的“秘诀”在于学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短板’,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商务英语5151班的曹子豪说,同学们都愿意上早晚自习,因为很充实。他刚参加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自己考试成绩充满信心。
出实招:朋辈护航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惑或烦恼,请写在这张纸上。”4月20日晚上,国贸5161班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我们一起认识TA”。
“让每个人匿名写下自己的烦恼,同学们一起想方法、出主意,帮助他解决烦恼。”学生党员、物流5141班陈佳乐是这堂班会的主持人,他说,通过这种写出自己烦恼、同学们相互想解决办法的方式,既可以帮遇到烦恼的同学舒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营造班级互帮互助的氛围,推进班风学风建设。
3月底,经济与贸易系开展学生党员下班活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根据专业对口原则,指派到低年级、下到班级,协助各班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和班级党建相关工作。
“学长经常会来我们班,有时分享他英语学习经验、有时是为我们推荐好书。”国贸5161王懿颖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陈佳乐学长有一次抱来自己收藏的几十杂志,分给同学们阅读,另一件事是学长组织大家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大家为一年后的自己制定的学习、生活目标。
“有老师的指导,有朋辈之间的互帮互助,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没有虚度光阴。”国贸5142班李琳自豪地说,她以接近600分的高分一次性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通过BEC(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在刚刚结束的“最美经贸”系列活动之寻找“最美学霸”中,她被评为“最美学霸”。
“我非常乐意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每次系部组织英语四六级考试经验交流会,李琳都会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将自己考试“秘诀”、学习技巧全盘托出。
该系党总支副书记王震说:“低年级的学生刚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为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我们系积极构建朋辈护航学业指导帮扶体系,通过优秀学长的示范作用,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出硬招:自律为本
“手机是我们生活的工具,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能力、有自由掌握自己的工具,我不赞成上课收手机。”
“我们很多同学都成了‘手机控’,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上课时也玩手机,忽略了身边的朋友、荒废了学业。使用手机挂袋,实现无手机课堂,我很赞成这种做法。”
4月11日晚,3教207教室里的气氛紧张,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应心5161班的37名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围绕“大学生上课是否应该交手机”展开激烈辩论。
“班上安了手机袋后,我关注到学生在班级QQ群里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为了让他们统一认识,将‘无手机课堂’推行下去,就组织了这样一场辩论赛。”应心5161班的班主任陈莎老师说。
4月初,人文与传媒系举办“放下手机 拒做‘低头族’”学风建设活动,该系在大一、大二所有班级教室讲台上安放手机收纳袋,倡导同学们在上课前自觉将手机放入袋中,上课时不做“低头族”,以此促进优良学习形成。
“记得第一次收手机时,除了几个班委主动交了手机,其他同学都没交。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上课前同学们都会主动将手机放入手机袋里。”应心5161班学习委员郝甜霞说。
“好的学风源于好的习惯。”人文与传媒系主任张社宁说,“我们倡导无手机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此外,为抓好学习建设工作,系部着力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通过进班级、下寝室、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我院学风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院师生同心同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秉承“博文明理·日新笃行”校训精神,抓紧锄头忙耕地,共同种好学风建设的“责任田”。
(责任编辑 吴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