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 马丽)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主旨报告会今天在京召开。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CAETS(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主席周济作题为《工程科技与中国现代化》的报告,提出今后10年要优先发展和重点突破10个重点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船海、轨道交通、发电与输变电、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家用电器、汽车,以产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全文如下:
一、工程科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在中国工程院的大厅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们集体创作的,这副对联描绘了中国古今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上联讲的是古代中国的工程科技成就:溯五千年史迹,四大发明,九章算术振先声,仰天工开物,神农尝草,筑拱桥,拓运河,淘滩修堰,长城共铸。灿灿乎!烁今震古数家珍,展经纶频吐凤;下联讲的是新中国工程科技成就:沐八万里春风,一星遨宇,两弹凌云凭自力,看峡坝截流,雪域通途,输西气,调南水,探月载人,香稻杂交。煌煌矣!求实创新添国誉,兴科技竞腾龙。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东方古国。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卓越的工程技术,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建设了许多堪称人间奇迹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纵横十万余里,灵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水利工程历千百年而不衰,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湘子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五千年来,从神农尝草到《伤寒杂病论》再到《本草纲目》,中国建立了神奇的中医体系;三千年前,采矿、冶炼技术和高超的铸造工艺催生了青铜时代;三千年来,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加工技术发展,中国农业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两千年前,纺织技术和刺绣技术发展,能织出薄如蝉翼的罗纱,还能织出构图千变万化的锦缎,中国享有了“东方丝国”美誉;八百年前,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包括了200多艘海船、2万7千多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到了30多个国家。中国古代的工程科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当时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经济总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工程科技的进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工业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这一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第一位。然而,在这之后200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固守农业经济,错过了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比欧美晚了200多年,逐渐被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历经苦难,花了100多年的痛苦代价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科技实力的国家,就要落后挨打,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65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工程科技发展,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农业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体系,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工程科技成就,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跨越发展。一是工程科技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960年第一颗导弹升空,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2010年实现绕月飞行、落月探测,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航天员出仓行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天河”等亿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创造了“中国速度”,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大大提升了我国综合竞争力。二是工程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推动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支撑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作用;超超临界发电、水力发电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率先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成功建设西电东送工程,优化了中国能源资源配置;高速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建造了一大批世界级桥梁,桥梁工程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钢铁和石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支撑中国成为材料和化工的生产消费大国;同时,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讯产业链条和庞大的通信网络,核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技术和装机容量在世界上走到了前列。三是工程科技在促进民生改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以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0%的人口,13亿人民丰衣足食。医疗卫生科技快速发展,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当前的76岁,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工程科技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人才是中国现代化最宝贵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教育高速发展,如今每年培养工程师、农艺师、医师350万人,工程科技人员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是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工程科技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二、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全球范围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过去3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8%,当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有着13亿人口,任何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是很小的进步,任何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是巨大的困难,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100名左右,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当前,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变坏、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差距较大,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战略转折点,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讲究发展的数量,更要讲究发展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这最根本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从依靠资源、投资、低成本等要素驱动,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优势上来。
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不断深化,它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同时集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的现代化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一轮工业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优势地位。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四化同步发展。当前,中国可以通过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发挥后发优势,“并联式”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依靠工程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现代化
对于未来,中国人民心中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工程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强大驱动力。未来30年到50年,中国仍将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第一,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驱动力量是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强。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当今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国的先进技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部署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攻关,切实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特别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重点跨越。实现重点跨越是加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实力还很有限,各领域的发展很不平衡,发展之路也不可能齐头并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核心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实现工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例如,中国政府部署在2020年前,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和通用芯片以及软件产品、集成电路装备、移动宽带通信、数控机床、油气开发、大型核电站、水体污染治理、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第三,支撑发展。支撑发展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抓住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把创新成果尽快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后10年,要优先发展和重点突破10个重点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船海、轨道交通、发电与输变电、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家用电器、汽车,以产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四,引领未来。引领未来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根本任务。工程科技不仅要支撑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为未来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和能力,成为引领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空天等前沿技术;发展和培育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程科技人才是工程科技的创造者,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要以人才为本。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技能人才。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各国共享工程科技福祉。推进工程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努力。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中国工程院同世界各国工程院的合作,促进中国工程科技界同世界工程科技界的合作,共同推进工程科技繁荣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