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办公 | 长大邮箱 |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正文
工程科技 让未来更炫
2014-06-04
分享
作者: 来源:

2日至3日,以“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京举行。全球工程科技界正在或即将经历哪些变革?新技术将推动哪些产业腾飞?如何改变人类生活?记者对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约翰·帕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长艾伦·芬克尔和南非工程院院长罗伯特·普伦,请四位院长权威解析。

  ——编者

  突破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已经开始

  记者:您最迫切希望与国际同行交流哪些信息?

  周济: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将面临来自资源、能源、环境、疾病、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技术创新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迫切,某些领域甚至需要颠覆性变革。

  罗伯特·普伦:人口的增长正在逼近地球承载力的极限,工程科技的创新,在保卫人类未来安全中担当重任。全世界工程学的同仁都面临着实现这一重任的挑战,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分享各自依靠经验得出的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艾伦·芬克尔:现在地球上不少人还没摆脱贫困,人们正承受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工程技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应用,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多种解决路径

  记者:工程科技正在或将在哪些领域经历革命性的突破?它们将推动哪些产业的腾飞?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艾伦·芬克尔:最戏剧性的突破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已经开始了,影响将发生在各行各业。在农业领域,精细化作业和农业自动化将增加作物产出效率。在健康领域,仿生计算机能为人们提供专业诊断,并提出适当的治疗方案;家用机器人将帮助长期患病或严重残疾的病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医院生活;大数据分析则能使研制新药的效率更高。

  周济:从全球范围看,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不断深化。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约翰·帕克:空间技术、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机器人和自动化、低碳能源、大数据和食品生产等领域都值得关注。

  中国要后来居上,需牢牢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记者:贵国有哪些战略性新兴产业?3D打印在您的国家发展如何?

  罗伯特·普伦:从南非的战略视角来看,能带来高就业率的新产业或技术更受青睐。如深度采矿技术、矿业工序技术、水处理技术、医药工程技术等。南非工程师目前最大的技术创新是将可再生能源引入电力供应的技术。当前南非已经有超过5%的发电能力是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而仅仅5年前这一数据还是零。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电厂和最大的聚光光伏系统。在3D打印原型制造上,有一些样机已经生产出来,但已有经验让我们怀疑它在大规模制造方面是否可行。

  艾伦·芬克尔:澳大利亚的软件开发和生物制药都做得很好。采矿业正在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工艺优化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开采和加工的质量、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一些实验室正致力于优化3D打印的材料,也有一些小厂家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珠宝和汽车零部件。我期待着在未来,3D打印将被用于为患者制造人工器官和为建筑行业生产大型建筑结构。

  周济:中国正大力发展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记者:贵国工程界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有哪些合作?

  周济:中外现代化的进程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实现。中国要实现跨越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四化同步。后来居上,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约翰·帕克:英国工程界面临人才短缺,愿意学习工程科技的年轻人匮乏。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中英在低碳能源项目和空气质量政策和技术领域合作紧密。

  艾伦·芬克尔:我们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不断上升的成本和环境治理的压力。这两个问题一定程度交织在一起。不断增加的由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和行业、国家间的合作,有益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我们的化石燃料低排放论坛交流,那次交流非常出色,我们期待着对页岩气开采等问题的进一步交流。

  中国工程科技人员总量超过4000万人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工程科技人才?

  约翰·帕克:中国能正确认识工程师和工程科技的价值,所以培养了大量有才能的工程师和技工。我们希望这种好趋势能够继续。基于此,我坚信中英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合作是有益的。

  艾伦·芬克尔: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热忱和雄厚的知识储备。我期望看到他们为解决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和环境挑战贡献智慧。

  罗伯特·普伦:我们非常了解中国工程师在国家发展和引领全球制造业、太空探索、大坝建造、高铁交通和其他很多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工程师为世界提供了卓越的工程和创新途径。我们期待中国工程师能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

  周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教育高速发展,每年培养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约350万人。目前中国工程科技人员总量超过4000万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上一条:“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活动在京举行

下一条: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