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人物】李四光
中国“贫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地震不可知论”是不成立的--在新中国地质事业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李四光字仲揆,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
-
【党史人物】华罗庚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虽然因病左腿残疾,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1910年1...
-
【党史天天读】5月11日
重要论述1987年5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政策与阁下一样,是把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这就抓住了要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实际受害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开放政策,...
-
【党史天天读】5月10日
重要论述193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当前抗战形势问题。毛泽东作关于中日战争形势的报告,指出:现在蒋介石与我们的估计都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近《大公报》两篇社论态度变化,认为鲁南战役是准决战,否认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我们对于中日战争的估计,过去也有两种意见。我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因为中国是大国,日本不能完全吞并中国,同时中国又是弱国,须要持久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张闻天发言指出...
-
【党史人物】邓稼先
邓稼先,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
-
【党史天天读】5月8日
重要论述 1937年5月8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作题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结论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谈到和平问题时指出:我们说和平取得了,并不是说和平巩固了,相反,我们说它是不巩固的。和平实现与和平巩固是两件事。历史暂时地走回头路是可能的,和平发生波折是可能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争取民主”的新口...
-
【党史人物】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共产党员。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0年至1924年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学训导长。1941年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院士兼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
-
【党史人物】竺可桢
公元一九六二年六月,竺可桢老以七十二岁高龄入党。郭沫若热情赠诗一首:雪里送来炭火,炭红浑似熔钢。老当益壮高山仰,独立更生榜样。四海东风驰荡,红旗三面辉煌。后来自古要居上,能不发奋图强?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帧。这位早年留美的气象学博士,以其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为中国自己的气象学研究和应用的宏伟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严谨的学风、坚韧的毅力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