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松 千 尺

发布时间:2011/09/20    点击数:


——清华大学博士生、我院2009届校友刘成文的求学故事

□记者 刘磊

“大学给了我什么?”

“我是怎么读书的?”

“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台上,一位身材敦实、和蔼可亲的年轻人,正在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诙谐的语言生动而平实。

台下,2千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聚焦着这位年轻人,聆听他的求学故事,不时爽朗大笑、鼓掌欢呼。

9月16日,我院2011级新生汇聚在学院西区操场,接受入学教育。

台上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我院人文学部广电专业2009届毕业生、清华大学新闻专业在读博士刘成文。

一个从三本院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只用了2年时间就拿到硕士学位,又顺利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生,他究竟有什么秘籍?

带着好奇,记者走近了刘成文。

“老师是我领航人”

回忆起大学时光,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刘成文说:“因为遇到了很多好老师,才有了我今天的小有成就。”

初来文理学院,刘成文的成绩并不拔尖,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人文学部主任、汉语言文学博士李成军就是刘成文人生中的第一个领航人。

刘成文说:“李老师为人谦和,待人诚恳,无论是在治学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给我带来很深影响。”

刘成文清楚地记得,很多次晚自习后,自己路过学部办公室,都看到李老师在堆满书籍的日光灯下,认真地查阅资料,时而埋头奋笔疾书,时而眉头深锁冥思挠头,完全沉浸在遨游学海的快乐中,丝毫未觉察到毕立门外、渴望与他交流又害怕打搅他的这个学生。李老师的常年辛勤耕耘,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刘成文。

因为家境并不富裕,又受到世俗读书无用观点的影响,刚考入三本院校的刘成文,一度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产生迷茫,他多么希望有人给他指点迷津。

有几次,吃过午饭后,在食堂正门前的林荫小道上,刘成文与好不容易有闲暇的李成军老师相遇。他总是逮住这难得的机会,和李老师探讨一些话题。

“李老师,当一个人在人生道路遇到困境的时候,该怎么去选择?”

“向前走,朝着既定方向,既有困难,肯定也会有希望。左顾右盼,见异思迁,只会耽误时间。有了挑战才能成长!”李成军循循善诱。

“可是,前面只是一片书海,它能给人生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刘成文很是不解。

“这就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感到吃惊,只能忠于自己的内心。”李成军用通俗的比喻,渐渐撬开刘成文的迷茫。

“有时候,读到一本好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你的指路明灯,确定你的终生理想。”李成军进一步阐释知识的价值。

“为学的目的应该纯正无邪,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淡泊名利,方可宁静,思想才能致远。”李成军用人生哲理启迪着刘成文。

…………

这种对话,四年间常常在刘成文和他的老师之间发生,渐渐地,刘成文领略到了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光辉。

“在大学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正是一个个像李老师这样的恩师,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是我的领航人。”刘成文感慨良多。

苦中求乐“痴”读书

老师的正确指引,让大学期间的刘成文成了同学们眼中的“读书狂”。

面对同学们给他取的这个雅号,刘成文欣然“笑纳”。

“我甚至引以为豪,决心用行动发掘出这个雅号的更深内涵,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读书狂’。”

刘成文痴迷读书,并在书海中寻找快乐。

四年大学期间,刘成文可谓博览群书,他像干涸的海绵,不知疲倦的吮吸知识的营养。

为了多读书,刘成文与图书馆门卫黄伯交上了朋友,黄伯为他开了“绿色通道”。每天天刚亮,刘成文就敲开图书馆大门,每天晚上图书馆收班,他还要在自习室泡上两个小时。为翻译一本长达200多页的专业英文原著,他曾经每天只啃三个馒头、喝一瓶矿泉水,在图书馆整整呆了一个星期。

大功告成的刘成文高兴得手舞足蹈,他马上将自己的收获告诉李成军老师。

李成军在鼓励刘成文的同时,告诫他千万不要浮躁:“校园的泮池里有浮萍也有莲藕,浮萍之所以瘦弱,是因为它老是浮在水面上,吸收不到深水中丰富的养分;莲藕叶大茎壮,是因为它的根总是扎在沃土之中。”

老师的谆谆教诲像动力强劲的助推器,激励着刘成文勇往直前。

那些日子,刘成文平均每周阅读7本专业书籍,2年时间内,阅读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本科学习内容,大二时,英语水平达到专业八级。

建立人生坐标系

刘成文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得益于他的一次挫折。

刘成文是湖北省荆门市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在后港中学读高二那年,因为家庭经济窘迫和青春叛逆,他弃学打工。一年的辛苦劳作,让他深切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一年后,他重返校园,决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重新建立人生坐标。

复学后,刘成文如饥似渴,白天努力听课,晚上拼命自学。一年时间,他拿到了自主学习的金钥匙。正是这把金钥匙,让刘成文顺利考取了大学。

刘成文沿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奋力前行,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就基本掌握了专业领域的大部分知识,毕业那年,顺利考取了西南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在西南大学,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谁为谁设置议程》、《外宣媒体的党性回归》等多篇论文,凭实力当选为2011届优秀毕业生,提前一年获得硕士学位。

同年,刘成文又以总分第三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新闻系,攻读博士研究生。

今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学术盛会上,刘成文的研究成果《艾滋病媒体形象的变迁》,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社科界、医学界、生理学界4千多名知名学者的高度关注,这项站在医学、社会学理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十佳优秀论文。

刘成文在自己建立的人生坐标系中跋涉,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如果把几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刘成文比喻成一棵破壳而出的松树幼苗,那么,大学这块肥沃的土壤就是他茁壮成长的培养基,老师就是为他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的园丁。因为阳光灿烂,昨天的小松树,今天已是枝繁叶茂;因为雨露滋润,明天它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 天一)

工作机构

名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学院办公室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33号

电话:0716-8068811

传真:0716-8068629

邮编:434020

E-mail:wlxy@yangtzeu.edu.cn

监督机构

名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纪检监察部

电话:0716-8068827

E-mail: cdwlxy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