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九月,一股新鲜血液即将汇入我院。2300名新生将肩负时代的重托,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欣喜而来。他们将在这座菁菁校园——人生的新起点上放飞梦想,扬帆起航。在这一喜悦时刻,除了对莘莘学子们致以衷心祝贺,学院院长更将满腔期待化作笔下箴言赠予同学们共勉,以期为大学学习生活指明方向,确立今后人生的发展道路。
知识改变命运
亲爱的同学:
我是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沈光明。当你接到我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我首先祝贺你们经过10余年的艰辛跋涉终于成功步入大学殿堂,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当今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上大学依然是获取知识、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学子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发奋苦读;家长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倾囊而出。
知识改变命运。但我们认为,这句至理名言不仅内涵深刻,而且是对教育者一种责任的警示。学生们怀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来到我们学校,我们的一切,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所以,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文明理、日新笃行”的校训。我们深知,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我们希望,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走出去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品学兼优,自立自强的人,是一个既懂得感恩,又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此,我们将尽力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尽力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知识改变命运。但我们也认为,大学必须传授“有用”的知识才能改变学生命运。“有用”的标准就在于知识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适合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两用三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实用性、应用型专门人才;构建了“文理并重、管工结合”的专业体系,实施了以“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强化英语、计算机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两分三强化”教学改革,明确地提出了“4+X”的人才培养模式(4代表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X代表某一种或几种职业资格证书)。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已经搭建好改变命运的平台,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但我们也认为,知识并不是一张文凭所能承载的,她要靠学校、社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可能获得,学生当然是主体。所以我希望,进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后,我们不要懈怠,不要气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万丈高楼平地起,梅花香从苦寒来,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从现在起,你就应该心无旁骛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就应该激情燃烧地设计自己的青春岁月!
亲爱的同学,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早就为你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学生宿舍的床铺静候你来占有,图书馆的藏书等待你来借阅,实验室的仪器盼望你来启用,教室里的桌椅希望你来使用,运动场上的跑道期盼你来超越;还有师哥师姐们正在准备迎新的彩旗,老师们正在准备为你们上课的讲义,工人师傅们正在准备你们到校后第一顿饭菜,连学院内的古畔池里盛开的荷花也在翘首等待着你的到来。
你准备好了吗?亲爱的同学!
顺致
安康!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二〇一二年九月一日
(责任编辑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