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公益路上的逐梦人

发布时间:2018/06/12    点击数:


——记我院2007届校友、荆州市清源书院创始人刘萍

□ 策划 指导 刘磊 见习记者 杨申 何蝶

 

2018年5月18日,一位衣着俭朴、面容清秀的校友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做励志讲座。席间,有她的大学老师,有慕名前来的同行,大家汇聚一堂,倾听一个执着的“公益人”述说心中的质朴大爱。这位主讲人就是我院校友刘萍。

刘萍,沙市区检察院干警,荆州市清源书院创始人,沙市区崇文街办社区社工督导,荆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队成员,也是我院2007届外国语系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刘萍品学兼优,成绩优异,屡次获得学院奖学金,是当年的优秀毕业生。

刚上大学的时候,刘萍沉浸在高考失利的灰心失意中,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农村老家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女儿一度感到伤心和失望。

一次特殊的经历改变了刘萍。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系主任许晓艳老师骑着电动车来上班,她的旧皮鞋开裂了,冷风往打湿的裂口里灌,她却若无其事地开始讲课。刘萍深受感动,当时就想,像许老师这样优秀的学者,生活都这么努力,我仅仅一次考试失利就自暴自弃,还能赢得美好的将来吗?从此,刘萍开始认真学习,很快成绩就成了班里的第一名,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后来她还凭借过硬的国学基础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踏实的学习经历,为刘萍今后实现公益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年,刘萍23岁,刚刚大学毕业。她怀揣着奉献社会的理想和满腔热情,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踏上了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行列。

“30多个日日夜夜,7000多次余震,我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有一次,在绵阳秀水的一所中学,我遭遇了7级以上的余震,我和同伴们迅速撤到操场上。裂缝从我的脚底下穿过,巨大的震动使我们无法站立,我趴在地上,像狂风巨浪中的小船任由飘荡,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死亡的威胁!”讲到惊心动魄的瞬间,刘萍至今记忆犹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是我还什么都没做啊!”在余震的生死考验中,刘萍经历了紧张的救援时刻,在灾难中明确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清醒地找准了奋斗的目标,萌生出以弘扬国学文化为切入点做好公益事业的想法。自此,梦想的种子撒播在刘萍温润的心田。

2007年从文理学院毕业后,刘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进修两年汉语言文学。2009年,刘萍前往北京深造,在北京质量管理学院做国学助教,同时在海淀区紫竹院公园创办国学家庭子女教育公益论坛、《国学智慧飞信报》,通过从传统美德中汲取养分,对社会风气、家风、子女教育等问题进行专业引导。

“由于第二天要见报,所以只能在晚上编排,每次想睡的时候我就拿针扎自己。”刘萍调侃地说,“这与‘头悬梁、锥刺股’又有何差别呢?但是,我能从中感觉到幸福,吃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公益这条路上,最好的伙伴就是她的丈夫赵耀。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的丈夫,与刘萍相识于校园,因为在南海当石油工人,两人聚少离多,作为共同的爱好,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了他们相聚时做得最多的事情。

2014年,为给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一份力,刘萍最终在丈夫的支持下回到荆州,创办了荆州市清源书院,成为一名国学社工。平时是刘萍一个人,下海后是小两口,他们走进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心理援助、法律援助等活动,发起各种微公益活动。回想刚成立清源书院的那段时光,刘萍深有感触地说:“一开始,可谓是‘一穷二白’。缺经验、缺人手、缺资金。亲戚朋友还很不理解,常常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不赚钱’的活儿。”朋友们认为他们“太折腾”,“家庭开销90%都是在为公益买单,安安心心过日子不好吗?”对此,夫妻俩只是微笑地回答一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夫妻俩的坚持逐渐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支持,亲朋好友逐渐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并悄然成长为一支忠实的公益力量,温暖有力地支撑着他们将公益事业坚持到底。

2015年11月,荆州市民政局邀请清源书院参加荆州市首届“三社联动”公益创投培训。刘萍虽然身怀六甲,但毅然决定前往。在培训最后的测评中,他们加班加点熬通宵设计的两个项目最终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关于它的答案千千万万,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幸福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一个热腾腾的饭袋,对于刘萍而言,幸福的定义就是做好公益事业。

在追梦的同时,刘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切实履行好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职责。工作期间,从未成年人帮教到职务犯罪预防宣讲、从检察服务站到服务社区群众,她从未懈怠,总是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

对于自己心中追求的一份公益事业,她也没有丝毫松懈。工作间隙,她以社工的身份,无私投身到自己所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她发挥自己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专业优势,利用社会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无私的参与到沙市区崇文街办滨湖社区、洪垸社区、张居正社区的志愿活动中去,鼓励和带动成百上千的全职妈妈、银发老人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她孵化群团组织,设计、实施的公益项目,荣获2016年湖北省民政厅第三届三社联动公益创投大赛第一名、为民生公益事业发展奉献新力量。

2016年,刘萍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刘萍更加坚定了人生的追求和信仰。这一生,致力公益,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更加幸福,就是刘萍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

梁启超先生说过,人的幸福来源于人的担当,你有小担当,承担小责任,你就获得小幸福,你有大担当,承担大责任,你就获得大幸福。

从事公益托举国学社工、开办清源书院这十年来,刘萍家庭每年都要从个人收入中拿出近十万元,支持和维系书院的发展,可她从未后悔过。不仅如此,她还发动身边的左邻右舍争当“公益人”,踊跃做公益,共同为祖国的公益事业贡献一个“小家庭”的力量。

面对荣誉,刘萍淡然处之。她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理由,这样做能让她感到幸福。如果一定要给予她荣誉,她说:“荣誉不要加在我个人身上,要加在一个组织上、聚在一项事业上,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坚守自有坚守的美,奋斗自有奋斗的甜。请相信,汗水不会背叛行路的你。坚持下去,奋斗下去,你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公益路上的逐梦人刘萍寄语2018届毕业生。

(责任编辑 刘磊)

工作机构

名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学院办公室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33号

电话:0716-8068811

传真:0716-8068629

邮编:434020

E-mail:wlxy@yangtzeu.edu.cn

监督机构

名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纪检监察部

电话:0716-8068827

E-mail: cdwlxy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