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市红星路小学,有这样一位“风一样的女子”——她步履不停、心怀热忱,以风的速度践行教育理想,以风的温度抚慰稚嫩心灵。我校2010级优秀校友余梦琳,用爱和专业诠释新时代教师形象,将美术课堂变为美的沃土,让传统文化在孩子手中“活”起来。

课堂有美,春风化雨润童心
自站上讲台的第一天,余梦琳就立志成为受学生喜爱、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她不断追问:“如何让美术课真正浸润心灵?如何引导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此,她坚持阅读专业书刊、勤练书法、温习绘画技法,持续提升教学能力。
她善于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变为教学宝藏:包装纸、瓶盖、吸管、快递盒……经她巧手点化,纷纷成为美术课上的创意教具。她的课堂既有扎实的美学熏陶,更充满飞扬的想象与手作的温度,成为最受学生期待的“灵感乐园”。
眼中有光,用心点亮每一颗星
在学生洋洋身上,余老师倾注了尤其多的关注与爱护。作为一名有视力障碍的一年级新生,洋洋初来时安静而胆怯,总是伏在桌上,脸贴图画本艰难作画。
余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细心观察、主动互动,邀请同学与她游戏,送上亲手做的小礼物……渐渐地,洋洋举起了手,展开了笑颜,眼睛里的光,越来越亮。“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洋洋的转变,让这句话在余老师心中有了更深的重量。
手中有梦,织出文化新传承
一次手工课上,随手编织的绳结意外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也催生了“红星织造社”的诞生。余老师立足荆州楚文化及纺织传统,自学编织技艺,开发社团课程,带领学生走访非遗传承人、参观博物馆、走进社区实践。
2024年11月,织造社代表沙市区登上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展演舞台,成为一张闪亮的美育名片——孩子们手中编织的,不仅是绳结,更是文化认同与梦想。

脚下有路,步履不停皆热爱
除美术教学外,余老师还承担学校行政工作。尽管“双线作战”,她却始终活力满满:“做喜欢的事,永远不会累。”
她连续两年获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优课”,自制教具获省二等奖,多篇论文、案例获省市区一等奖;个人被评为省美术书法比赛优秀辅导教师、区师德标兵、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

她始终坚信:教师之功,不仅在传递知识,更在唤醒灵魂。余梦琳老师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灯,以手中画笔为桨,载着孩子们驶向更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