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 OA办公系统 | 邮箱系统

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人文与传媒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九三阅兵仪式

发布者:  时间:2025-09-03 17:05:34  浏览:

本网讯(通讯员 杨柳)9月3日上午9时,人文与传媒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学生党员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

本次活动以“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为主题,通过电视直播和云端同步观看,引导师生深刻感受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阅兵仪式上,整齐的军队阵容、先进的国防装备和铿锵有力的誓言,全面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观看结束后,师生们围绕“新时代人文人的使命与担当”展开讨论,踊跃分享心得体会:

“阅兵式上,每一个方阵的铿锵步伐,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每一件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都彰显着一个国家的自强不息。这让我想起讲授《诗经·秦风·无衣》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千古名句所蕴含的团结精神,与今日阅兵所展示的军民同心、众志成城何其相通!古今文脉相承,精神薪火相传,这正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永恒命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注意到受阅官兵眼中那种坚定与执着。这让我思考:文学教育如何培养出这样一代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或许答案就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里,在无数文人志士用生命书写的篇章中。文学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塑造人格、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教工党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刘佳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一大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展示,冲击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激动、自豪、震撼、自信等词语不自觉地从心头溢出。通过这次阅兵,中国向世界清晰表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体制同样是可以强国富民的,同样是人类现代文明社会可以充分借鉴和发展的。世界本应该是多元化、开放式、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该干涉他国发展道路。”

——教工党员、辅导员教师彭军军

“今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的直播,深感其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受阅部队步伐铿锵,武器装备威武精良,彰显着祖国的强盛。身为大学生党员,我深感使命在肩。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先辈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应以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和平与繁荣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

——学生党员、编导5232班吴欣怡

“屏幕前,每一帧画面都让我心潮澎湃。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更需向未来奔去。作为一名传媒专业的学生,我不仅要传递声音,更要传播精神、传递信念。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和思政课。”

——学生党员、中师5232班彭可人

“铿锵步伐,是国家力量的象征;铮铮誓言,是民族精神的回响。我深刻体会到,强国必先强军,安宁来之不易。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更应勇担使命,用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学生党员、中文5231班张智恒

“先辈用生命换来今日山河无恙,我辈也当用奋斗书写未来华章。作为人文学子,我们更应扎根文化土壤、坚定文化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学生党员、网新5221班周春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次阅兵让我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学业过硬,更要思想过硬、信念过硬,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生党员、网新5222班邓喜洋

此次观礼活动不仅是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广大师生一致表示,将把阅兵仪式激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融入专业教学与人文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与传播能力,以青春之笔书写时代故事,以专业之声传递价值力量,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摄影 彭可人 张智恒 周春帆 邓喜洋)

(编辑 杨柳 习雯)

(责任编辑 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