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 朱彤)7月14日上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绿动荆江”环保志愿服务队在沙市区锣场镇锣山书院正式启动以“共护一湾水,缔造新蔚蓝”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锣山书院负责人、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活动创新性地融合“长江生态保护”与“乡村教育赋能”双核目标,通过环保宣讲、生态实践及教育互动,致力于在乡村青少年心中深植环保理念,为长江生态保护筑基,同时点亮乡村教育,探索“环保+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温馨的开班仪式上,孩子们满怀期待端坐课堂。学生负责人朱彤向锣山书院的孩子们介绍了团队构成与活动初衷,并详细解读了未来两周半的课程体系。在环保实践课上孩子们将通过动手实践,瓶盖拼贴、色彩组合等手法,生动展现江流、船只、江豚、青山等长江风貌。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深刻理解“源头减量、资源循环”的环保理念,并认识到个人环保行动对守护长江生态的关键作用。

活动还包含以“家乡的长江”为主题的写作课,鼓励孩子们用文字记录江畔情感;以及“笔尖上的家乡”美术课,引导描绘生态家园。这种融合了知识传授、动手实践与创意表达的教育模式能显著增加青少年对生态保护的认同感。

锣山书院负责人李丙珍院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通过像瓶盖拼贴这样新颖、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真切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与价值。我们期待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持续深化协作,共同开发更多像这样主题突出、形式创新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指导老师雷昕也强调:“我们以这些课程为创意实践的桥梁,让环保理念生动地走进童心。再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带动乡村社区,这正是生态理念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为长江大保护培育新生力量的重要途径。


此次“绿动荆江”实践活动,以“环保实践”为纽带守护长江生态之美,以“教育创新”为支点撬动乡村希望之光。未来,“绿动荆江”环保志愿服务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关注乡村生态与教育发展,深化与乡村社区的合作,共同实施更多创新活动,着力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为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
(摄影 朱彤)
(编辑 习雯)
(责任编辑 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