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学习指南
  •   >   正文
  •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2012-04-11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的热点,每年约有三成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缺失,其中有一些学生因专业实践能力太差而失去理想的岗位。实践能力主要是指知识的转化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大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科研等活动,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也可以从中抽象出理论知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对所学的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转化、创新,逐步培养起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涉及到专业实践能、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层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教学计划来看,实践性教学安排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算少,工科类占30%左右,社科类占15%左右,而问题是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未能充分落实,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难以落实,成绩考核缺乏客观标准。本文仅要求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实验、实习教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1、实验教学

    实验性教学,学生重走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之路(已经简化了的),借助于仪器设备,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

    现在高校实验教学受到极大的削弱,师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亟待转变。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丁肇中先生指出:“中国的学生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况且我们的实验课又是以验证性为主,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又太少。学生即使进行实验活动,兴趣也不浓。学生走进实验室面对实验室中已将书本内容还原成常态的“知识原件”时竟然毫无兴趣。因此,态度不积极、操作不认真,应付了事,实验效果较差。更有甚者由于实验学生的人数骤增,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是许多高校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急需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和方法。目前,要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既有认识上的误区又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对于专业实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过于专业化培养不利于通才教育,他们认为人才的培养规格应该是本科培养通才、研究生培养专才、博士培养深才。在“强化基础、淡化专业”的形势下,正确认识本科生培养规格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本科生应该是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学有专长,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现实情况令人担忧,许多本科生在求职时,对专业工作范围、专业术语、专业工作流程知之甚少,用人单位感叹不已。因此,大力加强实习教学(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重“学”轻“术”较为突出),加大实习资金的投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一批实习基地,才能使学生下得去,学得成,真正做到学有专长。

    二、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善于发现疑点,勇于提出问题,在解题、设计(论文)之中,乐于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自觉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进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人自身的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创新又是同实践紧密相连的,创新之根在实践。学生学习层面的创新活动可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它是工程技术等专业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有关知识、理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综合就是创造、就是初步的创意训练。现在的课程设计往往成了一门简单的练习课,收效甚微。

    2、毕业设计(论文)

    首先,师生要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对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毕业设计(论文)占教学评估分值的1%。

    大学四年,学校为大学生精心地设计了培养计划,搭建了普通教育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平台,毕业实践阶段教学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三个平台之中,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它既反映我们设计的培养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又反映我们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其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要把握好两个环节。第一,设计(论文)的选题。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起着统领作用,占有重要位置。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所学专业的培养要求选定题目。指导教师对题目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程度要进行全面衡量,选题总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论文)。难度与分量要符合培养目标的实际。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运用于实际的课题偏少(其中真刀真枪的选题要更少),自选的理论性课较多;紧跟时代的新题偏少,从创新视角选择有现实价值、理论意义课题更少。第二,在设计(论文)研制、写作中,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通过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从学术道德中折射出学术态度、学术责任问题,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了一学期,占教学计划的1/8,学校投入了较多的教育资源,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改头换面,拼凑论文;有个别学生甚至在论文中除了“你”、“我”、“他”之外,其余的内容全部是抄袭来的;设计(论文)尚未达到规范性的要求,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加强毕业实践阶段的教学,精心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教师的力量,落实质量保证措施,严格实施质量监控,保证设计(论文)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3、科学研究、科技竞赛

    科学研究。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新的育人观念,从知识传授型向基础素质、创新素质教育转变,提倡本科生早一点接触科研项目,进入工程训练中心,专业实验室、企业创新基地从事实验、研制、制作。在保证大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前提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那些学有余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早一点参加科研活动,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发智力上都是有益的。通过组织“科技小组”、“大学生科技协会”等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刘庆峰,从大二开始产生“让电脑说话”的奇想,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实现了这一崇高的理想。

    科技竞赛。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竞赛活动。学校和国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创新平台,开辟了一条条创新之路,营造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有关院系要组织好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创业策划大赛等活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1988年开始校内“星火杯”创新大赛,至2005年已举办17届,参加作品由87件上升到1400件,参加人数由200人上升到4300人。

    总之,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大学生都要重视起来。要建立一大批实习、创新基地,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大学校园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开放式管理,搭建工程实训中心,开设创造学、创造工程课程;加大经费投入。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活动中去。

    三、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业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基本生活手段。

    联合国科教文总部于1998年10月9日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发达国家高等学校每届毕业生的20-30%要独立创业,而我国现在还不到10%。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最早的创业活动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于1997年发起的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中国第一个大学生老板———华中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李玲玲,创办武汉“天行健”公司。1999年3月,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了国内诸多知名大学学生参加,大赛冠军叶滨创建V2公司,开发IT产品,从此,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高校学生纷纷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毕业生从事创业的情况,应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条件之一。因此,学校要在资金、技术等条件方面,给予创业者大力支持,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使参加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总之: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三者之间是逐步递进和深入的能力层次,只有在足够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创新能力将是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的最高追求。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从课程中汲取能力素养,更要从实践教育、创新活动中养成。

    上一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自我培养

    下一条:◆再谈“关于中国学生动手能力问题”

    Copyright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