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办公 | 长大邮箱 |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关注 正文
光明日报:立德树人守初心 协同育人担使命
2023-11-22
作者: 来源:

CF7D7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博文明理 日新笃行”的校训,以打造“博文大讲堂”品牌、形成“两康一训”体系为抓手,多举措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全员参与、全员尽力、全员享有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立足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通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赋能思政课堂,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

理论铸魂 提升队伍理论素养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进一步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先后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暨智慧马院建设研讨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教师在会上聆听专家讲解,会后分组进行理论研讨、集体备课,着力提升教科研水平。

筑牢理论根基需要扎实的专业学习,为了将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程讲得有温度、有力度,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及时进行知识体系更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举办了30余场“思政大讲堂”,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玉瑛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宽思政教师的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思想融入 搭建思政创新平台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将新时代思想融入“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开设“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农村田间地头,感悟祖国发展变化,明确青年职责使命。

在湖北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青年学子身临其境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湖北荆州市八岭山镇铜铃村,学子们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立志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省级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为依托,联合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举办“青春与祖国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广受学生欢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青年学子以微电影、手工作品、主题演讲、歌舞小品等形式表达爱国热情,用专业知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气息。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春风化雨中给青年学子以启迪和力量,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之光。

价值引领 打造协同育人机制

2023年5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首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沙市洋码头文创园举行,这是学院党委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学院依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平台,将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在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实践教学、红色文化育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成立后,迎来首批学员——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青马班学生, “沉浸式”思政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码头文化,重温沙市工业发展历史。

围绕“大思政课”建设,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将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博文大讲堂”品牌,形成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培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培训能力为基础的“两康一训”体系,积极构建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周 芳 谢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