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谢俊丽:用“三新”模式让关键课程“活”起来

作者: 时间:2019-04-08 点击量:

□记者 汤  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了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谢俊丽,采取“用好新媒体、讲好新时代、学好新思想”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活”起来。

运用新媒体 学生思维活跃

如何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一直是困扰思政课教师的难题。针对大学生人人有手机,个个皆上网的现状,谢俊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谢老师让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蓝墨云班课,抛出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每课堂一开讲,诸如“你所了解的辛亥革命是啥样?”“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的最大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精心设计、连环抛出的“问题链”便在学生手机上刷屏,100多名听课的学生瞬间瞪大眼睛,沉思后纷纷举手作答、畅所欲言。课堂上,有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释疑后的欢声笑语,有思考时的静默,也有获得答案后的掌声雷鸣,思政课成了学生“不翘课”的时髦课。

讲好新时代 课堂充满活力

过去,由于教学方法墨守成规,学生常常把思政课与“枯燥乏味”划等号,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的学生不在少数。如何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谢俊丽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纾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激发他们正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情感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上人生正道的最佳契合点。经过潜心探索,谢老师发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故事”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中国故事”的文化认同、语言表达形式,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习惯,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个宏大主题时,为了让“爱国”有血有肉,谢老师会讲“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的故事,讲罗阳、黄大年的故事,讲王继才这名普通民兵战士30多年坚守海岛的事迹。徐徐道来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这些共和国脊梁的坚定信念和无声大爱。谢俊丽说,这就是“爱国”的最好诠释。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谢俊丽说,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将中国故事与理论阐述有效结合,把感性表象与深奥理论紧密结合,这是改变“枯燥乏味”的良方;通过讲中国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伟大变化,感知新思想的实践伟力;通过讲新时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理性表达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读新思想 吮吸源头活水

谢俊丽深知,用直击心灵的教育方式导读新思想,才是让学生吮吸源头活水的最有效方法。

谢老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品读经典,领悟伟人的思想和胸怀。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谢俊丽精选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讲故事》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多部经典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在经典中认识客观真理、追寻人生价值;课后,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交流,其间,谢老师悉心跟踪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读后感。谢老师的这种导读新思想方法,有效实现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谢俊丽说,思政课教学,是用信仰点亮信仰,理性唤醒理性,心灵呼应心灵的过程。谢俊丽承诺,她将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结合起来,用好新媒体,讲好新时代,学好新思想,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贡献智慧。

(责任编辑 吴秀丽)

 

上一条:春耕开犁正当时

下一条:我院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